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亲子育儿 > 上帝的火柴

上帝的火柴-书摘

《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》讲的是一个老头子赶集卖马的故事。这位老人家用马换了牛,用牛换了羊,用羊换了鹅,用鹅换了鸡,用鸡换了一口袋烂苹果。两个英国人跟他打赌,说他回家去一定会被老太婆揍一顿。但老头子说老太婆不但不会揍他,还会给他一个吻。最后谁赢了?

乡下有一个农舍,里面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,一个庄稼人和他的妻子。不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,他们总觉得放弃个把件东西没有什么关系。比如他们的一匹马就可以放弃。它依靠路旁沟里的一些青草活着。老农人到城里去骑着它,他的邻居借它去用,偶尔帮这对老夫妇做点活,作为报酬。不过他们觉得最好还是把这匹马卖掉,或者用它交换些对他们更有用的东西。但是应该换些什么东西呢?

“老头子,你知道得最清楚呀,”老太婆说,“今天镇上是赶集日,你骑着它到城里去,把这匹马卖点钱出来,或者交换一点什么好东西。你做的事总不会错。快到集上去吧。”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,因为她做这件事比他能干,她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,看起来非常漂亮。然后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。同时在他温暖的嘴唇上吻了一下。这样,他就骑着这匹马走了。他要拿它去卖,或者用它换一件什么东西。是的,老头儿知道他应该怎样来办事情。

太阳照得像火一样,天上见不到一朵乌云。路上布满了灰尘,因为有许多去赶集的人不是赶着车,便是骑着马,或者步行。太阳是火热的,路上没有一块地方可以找到荫处。

 

这时有一个人拖着步子,赶着一头母牛走来,这头母牛很漂亮,不比任何母牛差。

“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!”农人想,“把马儿换一头牛吧,这一定很合算。”

“喂,你牵着一头牛!”他说,“我们可不可以在一起聊几句?听我讲吧,我想一匹马比一头牛的价值大,不过这点我倒不在乎。一头牛对于我更有用。你愿意跟我交换吗?”

“当然我愿意的!”牵着牛的人说。于是他们就交换了。

这桩生意就做成了。农人可以回家去的,因为他所要做的事情已经做了。不过他既然计划去赶集,所以他就决定去赶集,就是去看一下也好。因此他就牵着他的牛去了。

 

他很快地向前走,牛也很快地向前走。不一会儿他们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。这是一只很漂亮的羊,非常健壮,毛也好。

“我倒很想有这匹牲口,”农人心里想,“它可以在我们的沟旁边找到许多草吃。冬天它可以跟我们一起待在屋子里。有一头羊可能比有一头牛更实际些吧。“我们交换好吗?”

赶羊人当然是很愿意的,所以这笔生意马上就成交了。于是农人就牵着他的一头羊在大路上继续往前走。

 

他在路上一个横栅栏旁边看到另一个人,这人臂下夹着一只大鹅。

“你夹着一个多么重的家伙!”农人说,“它的毛长得多,而且它又很肥!如果把它系上一根线,放在我们的小池子里,那倒是蛮好的呢。我的老女人可以收集些菜头果皮给它吃。她说过不知多少次:‘我真希望有一只鹅!’现在她可以有一只了。它应该属于她才是。你愿不愿交换?我把我的羊换你的鹅,而且我还要感谢你。”

对方一点也不表示反对。所以他们就交换了。这个农人得到了一只鹅。

 

这时他已经走进了城。公路上的人越来越多,人和牲口挤做一团。他们在路上走,紧贴着沟沿走,一直走到栅栏那儿收税人的马铃薯田里去了。这人有一只母鸡,她被系在田里,为的是怕人多把她吓慌了,弄得她跑掉。这是一只短尾巴的鸡,她不停地眨着一只眼睛,看起来倒是蛮漂亮的。“咕!咕!”这鸡说。她说这话的时候,究竟心中在想什么东西,我不能告诉你。不过,这个种田人一看见,心中就想:“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好的鸡!咳,她甚至比我们牧师的那只菢鸡母还要好。我的天,我倒很想有这只鸡哩!一只鸡总会找到一些麦粒,自己养活自己的。我想拿这只鹅来换这只鸡,一定不会吃亏。”

“我们交换好吗?”他说。

“交换!”对方说,“唔,那也不坏!”

这样,他们就交换了。栅栏旁的那个收税人得到了鹅。这个庄稼人带走了鸡。

 

他在到集上去的路上已经做了不少的生意了。天气很热,他也感到累,他想吃点东西,喝一杯烧酒。他现在来到了一个酒店门口,他正想要走进去,但店里一个伙计走出来了,他们恰恰在门口碰头。这伙计背着一满袋子的东西。

“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?”农人问。

“烂苹果,”伙计说,“一满袋子喂猪的烂苹果。”

“这堆东西可不少!我倒希望我的老婆能见见这个世面呢。去年我们炭棚子旁的那棵老苹果树只结了一个苹果。我们把它保藏起来;它待在碗柜一直待到裂开为止。‘那总算是一笔财产呀。’我的老婆说。现在她可以看到一大堆财产了!是的,我希望她能看看。”

“你打算出什么价钱呢?”伙计问。

“价钱吗?我想拿我的鸡来交换。”

所以他就拿出那只鸡来,换得了一袋子烂苹果,他走进酒店,一直到酒吧间里来。他把这袋子苹果放在炉子旁边靠着,一点也没有想到炉子里正烧得有火。房间里有许多客人,贩马的,贩牲口的,还有两个英国人,他们非常有钱,他们的腰包都是鼓得满满的。他们还打起赌来呢。关于这事的下文,你且听吧。


“咝——咝——咝!”“咝——咝——咝!”炉子旁边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?这是苹果开始在烤烂的声音。

“那是什么呢?”

唔,他们不久就知道了。他怎样把一匹马换得了一头牛,以及随后一连串的交换,一直到换得烂苹果为止的这整个故事,都由他亲自讲出来了。

“乖乖!你回到家里去时,保管你的老婆会结结实实地打你一顿!”那两个英国人说,“她一定会跟你吵一阵。”

“我将会得到一个吻,而不是一顿痛打,”农人说,“我的女人将会说: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。”

“我们打一个赌好吗?”他们说,“我们可以用满桶的金币来打赌,一百镑对一百一十二镑!”

“一斗金币就够了,”农人回答说,“我只能拿出一斗苹果来打赌,但是我可以把我自己和我的老女人加进去,我想这加起来可以抵得上总数吧。”

“好极了!好极了!”他们说。于是赌注就这么确定了。

 

店老板的车子开出来了。那两个英国人坐上去,农人也上去,烂苹果也坐上去了。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农人的屋子面前。

“晚安,老太婆。”

“晚安,老头子。”

“我已经把东西换来了!”

“是的,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知道。”老太婆说。

于是她拥抱着他,把那袋东西和客人们都忘记掉了。

“我把那匹马换了一头母牛。”他说。

“感谢上帝,我们有牛奶吃了,”老太婆说,“现在我们桌上可以有奶做的食物、黄油和干奶酪了!这真是一桩最好的交易!”

“是的,不过我把那头牛换了一只羊。”

“啊,那更好!”老太婆说,“你真想得周到:我们给羊吃的草有的是。现在我们可以有羊奶、羊奶酪、羊毛袜子了!是的,还可以有羊毛睡衣!一头母牛可产生不了这么多的东西!她的毛只会白白地落掉。你真是一个想得非常周到的丈夫!”

“不过我把羊又换了一只鹅!”

“亲爱的老头子,那么我们今年在马丁节的时候可以真正有鹅肉吃了。你老是想种种办法来使我快乐。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想法!我们可以把这鹅系住,在马丁节以前它就可以长肥了。”

“不过我把这只鹅换了一只鸡。”丈夫说。

“一只鸡?这桩交易做得好!”太太说,“鸡会生蛋,蛋可以孵小鸡,那么我们将要有一大群小鸡,将可以养一大院子的鸡了!啊,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一件事情。”

“是的,不过我已经把那只鸡换了一袋子烂苹果。”

“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,”老太婆说,“谢谢你,我的好丈夫!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。你知道,今天你离开以后,我就想今晚要做一点好东西给你吃。我想最好是鸡蛋饼加点香菜。我有鸡蛋,不过我没有香菜。所以我到学校老师那儿去,我知道他们种的有香菜。不过老师的太太,那个宝贝婆娘,是一个吝啬的女人。我请求她借给我一点。‘借?’她对我说:‘我们的菜园里什么也不长,连一个烂苹果都不结。我甚至连一个苹果都没法借给你呢。’不过现在我可以借给她十个,甚至一整袋子烂苹果呢。老头子,这真叫人好笑!”

她说完这话后就在他的嘴上接了一个响亮的吻。

“我喜欢看这幅情景!”那两个英国人齐声说,“老是走下坡路,而却老是快乐。这件事本身就值钱。”

所以他们就付给这个种田人一百一十二镑金子,因为他没有挨打,而是得到了吻。

是的,如果一个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聪明的人,和承认他所做的事总是对的,她一定会得到好处。

 

 

[赏析、再思与导读]



夫妻双方在一起过日子,在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的日常生活中,难免会有磕磕绊绊、吵架拌嘴。

古人所谓“举案齐眉”到两个人从不红脸、相敬如宾,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在难以遇到——除非这两个人已经懒得交流和懒得离婚了。

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,不过是一种激烈的沟通方式。但底线是:一不准说离婚的话;二不准说伤感情的话;三不准说论断对方和论断对方家庭的话。

但吵到最后,终需一方要当天让步,不能带着怒气过夜;否则就太伤感情了。

在我们家,我让步的好方法是先停下吵,然后近前搂住妻子给她一个吻,说一句“亲爱的老婆,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”。妻起先会说“少来这一套”,但随即会“扑哧”一下笑了起来。

一场风波就此过去,两人开始主动认错。

我那句话是安徒生这篇童话的题目。

我们家都爱读这篇童话。


这真是个特别温馨、百读不厌的精彩故事。

这个故事最初发表在1861年在哥本哈根出版的《新的童话和故事集》第二卷第一部。关于这个故事,这位一生总愿带给人们欢乐的童话大师在手记中写:“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到的。”1860年12月4日,安徒生从瑞士旅行归来,在日记中写:“我换掉了我的金币,然后我把每一个拿破仑以十四个先令的价钱卖了,比我买它们的时候价格减少了。”12月5日他又写道:“晚间在家里写关于一个人把马换成牛的故事。”

可见,这位敏感的作家是因这次换金币吃亏,有感而发而创作了这篇幽默风趣、含义隽永的短篇童话,升华了那种不快之感。

他本人总能以真诚和爱来回报欺骗和谎言。

 

但对于他的良苦用心,我们不少人却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漠视。

有评论说,这篇童话的主旨是在讽刺老头子的无知和老太婆的愚昧;所以,他们这类劳动人民需要破除爱能超越一切的童话幻想,需要被启蒙和受教育,而不至于如此愚昧、无知。

还有的评论与此完全相反,认为这篇童话赞扬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和智慧;甚至,有的说,他们老两口联合起来,用巧妙的策略,打败了愚蠢、自私的英国殖民者!

这是哪跟哪?

学术研究如果变成了自说自话的胡言乱语,也就彻底失去了学术应有的尊严和价值。

难怪鲁迅说专家所言多谬。

 

倒是网上有几篇网友的文章,指出了这篇童话的重点是在讲爱。

有位网友总结说,安徒生这篇童话是在告诉我们:“爱能遮掩一切过错,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,家是讲爱的地方。”

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特蕾莎修女那句名言:

 

家是无限宽容与饶恕。

 

而更恰当的话是来自安徒生非常熟悉的《圣经》中的这段话,记载在《哥林多前书》第十三章,使徒保罗用动情的笔墨说哪怕舍弃己身叫火焚烧,却没有爱,也对这个人无益。那爱是什么呢?

 

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,爱是不自夸,不张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发怒,不计算人的恶,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爱是永不止息。

 

安徒生实乃通过这篇童话为“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”的爱唱了一曲赞歌。

 

这种爱,我们确实很陌生。

我们所受的总是“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”这类教导。是的,从这个世界来看,几乎所有的爱都有条件,几乎所有的爱都无法完全。但这位爱的使者所写的这种爱,是种挚爱,是有神圣来源的那种爱。

前文提到瑞典神学家虞格仁把人间的爱定义为是自下而上的爱,称之为“欲爱”,而把那种神圣的爱定义为自上而下的爱,称之为“挚爱”。进一步说,挚爱,就是“我爱你,所以我需要你”,而不是“我需要你,所以我爱你”。在心理学家弗洛姆看来,“我爱你,所以我需要你”是成熟的爱,而“我需要你,所以我爱你”则是幼稚的爱。或者,用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说法就是,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,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。爱不是依托于对象本身,而是来自于施爱者自身;爱不是建立在爱的对象是否值得爱的基础上,而是建立在施与者自身的怜悯和爱心的基础上。

说了这么多,用《我的一生》的作者安徒生所信奉的基督教教义来说就是:作为罪人的我本来不可爱,但上帝接纳了这很不可爱的我;所以,我应该用上帝善待我的那种爱,去带着慈悲之心善待周围一切人。不管别人如何对待我,我都应该用这种主动的、积极的爱去爱人。

安徒生喜欢用《圣经》中耶稣在“登山宝训”中的话来描述这种与众不同的大爱。耶稣说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,而是要爱人如己,甚至要饶恕那些伤害了你的人。因为,上帝叫太阳照好人,也照歹人;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。

这是在讲那种人间少有的大爱和挚爱。

有人说这种爱听着都有点儿荒谬。

但爱在很多时候不都显得很荒谬吗?

好了。

有了所有这些爱的观念和精神背景作为铺垫,你再去读读这篇童话,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?!

 

那咱们还是总结如下——

在《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》这篇童话中,老太婆对老头子表达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信任;她由衷认为老头子无论做什么都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,而认定老头子是从对她、对家庭有益这一角度来做出的选择。

老头子如此充满善意、如此豁达,如此不斤斤计较,如此爱着家庭和妻子,这颗心本身就有着无限价值。

无限的价值不能用有限的价格来衡量。

所以,她要给老头子一个吻。

更何况,从基督教教义角度来说,丈夫是家里的头。当然,男女都是上帝所造,因此是平等的;但从家庭秩序上来说,男人是领导者,男人最需要的是尊敬——妻子对丈夫表达尊敬,就是在表达爱。

男人需要尊敬,而女人需要爱。

这是婚姻的秘诀。

老头子也深知这一点,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,处处为她,也为这个家着想,完全不顾眼前利益得失。这当然是那两个只顾眼前利益的英国人不能理解的。所以,老头子赢了这场赌。老头子预见老太婆会如此反应,就因两人都有这种很美好的信任关系。丈夫因着爱妻子可以为她而死;同时,丈夫也因着爱妻子相信妻子甚至能愿为自己死。

这些道理,非深深地去爱过和体验过,而不能明白。

 

近来,很多夫妻为了房子假离婚,这实在是为了有限价格而出卖了具有无限价值的婚姻之约。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。婚姻并不只是一张纸,那是一份割不断的关系,是一份神圣盟约。所谓假离婚其实也表明了夫妻感情可能真就淡到无所谓了。所以,不少夫妻本来假离;离了之后,竟假戏真做、顺水推舟,也就真离了。

他们真需要去好好读读这篇童话!

谁说它只是写给孩子们看的?



有鱼儿之前,

先有了大海;

有鸟儿之前,

先有了蓝天。

 

有小草之前,

先有了大地;

有呼吸之前,

先有了空气。

 

有了你之前,

先有了家园。

有了家之前,

先有了爱愿。

 

爱使这维系,

今时到永远。


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